聯系我們
銷售熱線:400-626-1899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想要了解更多,請給我們留言!
釀酒行業業績下滑的局面仍在繼續。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2014中國酒業研究報告顯示,去年虧損的規模以上白酒釀酒企業比上年新增51家,達到了327家,虧損面超過12%。啤酒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2014年,我國啤酒行業累計產量同比下降0.96%,這也是啤酒行業24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啤酒:連續增長將不復存在
網購興起,企業面臨新挑戰
經歷了20多年的高歌猛進,中國啤酒行業開始進入盤整期。從2014年7月開始,啤酒行業連續6個月產量出現同比下滑,2014年12月,中國啤酒行業產量242.1萬千升,同比下降達17.18%。
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表示,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雨水過多的涼夏天氣、跨界酒產品增多、其他酒種價格的下降等因素對啤酒銷量產生較大影響。“去年以來,各大酒企紛紛推出預調酒,吸引不少年輕消費者,也搶占了啤酒一定的份額。”
不同于白酒、葡萄酒行業,啤酒行業的集中度非常高。中國酒業協會報告顯示,2014年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啤酒五大集團的總產銷量為3477.78萬噸,占據了總產銷量70.66%的份額,比2013年提高了7.66%。如剔除并購企業的產銷量,五大集團的有機增長為-3.36%,降幅大于行業總產銷量的降幅,由此可見,五大集團市場份額的擴大來自于當年的并購行為。不過隨著可并購標的的減少,行業的擴張腳步在不斷減速。
互聯網時代消費方式的改變引發啤酒行業消費結構的重構,也引發啤酒行業的渠道變革。青島啤酒相關負責人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過去啤酒消費9成發生在餐飲渠道,啤酒生產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餐飲渠道的把控。而現在,家庭消費的興起使得網購和超市渠道的銷售額出現增長,啤酒企業面臨新的挑戰。
相對于其他酒種,啤酒與互聯網的結合度仍然相對較低。據統計,啤酒產品在互聯網渠道的年銷售額不足5億元,占啤酒業年銷售收入的0.26%,如以零售價計則更低,約為0.09%。
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預測,未來三至五年,中國啤酒業的消費容量仍有增長的空間,但大幅增長或連續多年增長可能將不復存在,波段上行將成為主基調,這是中國啤酒業出現的新常態。
白酒:虧損陣營進一步擴大
新常態后,仍存在產能過剩的隱患
受限制“三公消費”等政策影響,白酒行業自2013年進入深度調整期,虧損面擴大,行業整體效益不斷下滑。2014年白酒行業的虧損陣營進一步擴大。
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全國2602家規模以上釀酒生產企業,累計實現利潤976.17億元,同比下降7.44%,行業毛利率28.69%,同比下降5.59%;虧損企業32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51家企業,虧損金額44.71億元,同比增長6.2%。
白酒行業去年1498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實現利稅1224.54億元,其中利潤698.75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25億元和100.8億元。白酒行業虧損企業11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9家,累計虧損13.3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0.23%。
報告顯示,白酒重點產區中,僅貴州省2014年利潤同比實現正增長,增速也僅為0.02%,其他地區白酒利潤增速全線下降。
茅臺酒所在的貴州省,去年白酒行業實現利潤最多,達到231.26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的33.1%。四川省緊隨其后,利潤額為179.55億元,占比25.70%,同比下降26.91%。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表示,經過初期的產業調整后,白酒企業逐步適應了產業發展的新常態,但是仍存在著產能過剩的隱患。在行業深度調整之際,酒企除了不斷調整產品結構,還在苦練內功,瞄準國際市場,汾酒日前宣布正式率先在行業內提出并執行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內控標準。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表示,通過標準的制定,讓中國白酒擁有獨屬的商品編碼,將掃清走向國際市場的障礙。
取消白酒消費稅方案已上報
在中國酒業協會的年度工作會議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表示,正在爭取取消白酒從量計稅政策。
王延才表示,現在的白酒消費稅收政策除了從價計稅還有從量計稅,即除了繳納出廠價20%稅費外,每瓶500毫升的白酒還要收0.50元的消費稅,這使得生產中低檔價位白酒的稅收成本顯著上升。為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中酒協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數次調研,已將含有建議取消白酒從量消費稅等內容的政策報告上報國務院有關部門。業內人士指出,在行業調整已數年之際,是調整白酒稅收政策很好的窗口期。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認為,取消白酒從量消費稅,對列入統計口徑的規模以上的白酒企業影響更大。因為對大型骨干酒企而言,中低價產品仍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認為,在當前白酒行業已經由高端消費向中低端大眾消費轉變的時候,取消從量消費稅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